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近日聯合怒江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瀘水市人民政府等開展“科學防范地質災害,守護邊疆民眾安全”系列主題活動。據悉,本次活動立足提升怒江峽谷區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綜合能力,為怒江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地質安全保障。
科普活動現場
近年來,環境監測院緊密圍繞怒江州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需求,先后開展了福貢縣江西片區安置點泥石流應急處置技術支撐、怒江州重大地質災害風險精細調查評價等工作,探索建立高山峽谷區地質災害精細調查“空-天-地”一體化技術方法體系,初步形成了怒江峽谷段地質災害精準調查理論方法。本次活動,環境監測院依托已有的工作基礎,對如何結對幫扶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了進一步探索。環境監測院向怒江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移交《怒江、瀾滄江峽谷段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及防治對策研究成果報告》《怒江州重大地質災害風險精細調查評價成果報告》,并為“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地質災害防治博士工作站”和“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智能監測與風險預警工程技術創新中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進行了揭牌。
環境監測院組織專家對瀘水市不同群體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和志愿服務科普講座。該院地質災害防治專家為瀘水市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和技術工作人員、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和基層群測群防員開展了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和普適性監測設備使用方法主題培訓;青年志愿服務團隊在瀘水市小沙壩完小面向全校師生開展“根在基層,情系民生”志愿服務活動,向百余名小學生現場普及了地球科學知識和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常識。此外,該院還向瀘水市小沙壩完小捐贈了科普圖書600余套、地圖150張、地球儀35臺、科普折頁1500份、科普宣傳海報240份。
環境監測院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精準了解怒江州瀘水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狀與需求,建設并充分利用好“博士工作站”和“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探索央地共建新模式,共同推動怒江州和瀘水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現新突破。
(信息來源:中國礦業報社網,中林設計整理,轉載注明出處)